在线咨询
咨询电话
扫一扫
返回顶部
首页>景区概况>景区简介

历史渊源

金华市域春秋时属越国。秦、汉为乌伤县,属会稽郡。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)置郡名东阳,以郡在瀫水(即衢江)之东、长山之阳得名。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。“金华”这一名字由来相传于金星婺女争华之地。

翻开金华府城历史,可以看到金华城最早的城墙是在1100多年前建造的。

据载,唐开元年间,婺州州治迁徙今址。州治城墙,由吴越王钱镠于唐昭宗天复三年(903年)四月授命始建成,后梁开平元年四月(公元907年)建婺州城,并筑有子城(即今东市街以西,八咏路以北,酒坊巷以东,将军路以南的坡地上),周围约四里。子城有四门,南为保宁门(在今鼓楼里出八咏路口,2004年已重建),东为熙春门(在今小井巷通东市街口),西为桐树门(在今八咏楼西侧),北为金华门(在今鼓楼里出将军路口)。

元顺帝至元年间古城墙尽废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年)在旧址上重建城墙。

明清时期,金华城墙多次修筑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)修缮府城,置垛2554处,敌台15座,庐50间以守望。修筑后,有“两浙城池唯婺为首”之称。

历史文献中有描述,清道光三年(1823年),在废圮的古子城地域,尚可见保宁门和桐树门遗址。清光绪十九年(1893年)八月重新测量,全城长一千七百零五丈八尺,高二丈三尺许,基宽近三丈,面广九尺五寸左右。城门:东南有赤松门(俗称梅花门),南有八咏门(旧名玄畅门)、清波门(俗称柴埠门)、长仙门(俗称水门),西南有通远门(俗称望门),西为迎恩门(一名朝天门,俗称兰溪门),西北为天皇门(一名天柱门),北为旌孝门(俗称义乌门)。

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起,金华连遭日本侵华飞机轰炸。1938年12月10日,为防空和便于居民疏散,城墙先后被拆,今仅存宏济桥头、明月楼、白莲巷北、高坡巷等几处遗址,较大的古建筑也仅存侍王府、八咏楼、天宁寺、府城隍、明月楼等几处。

文化遗存

古城金华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,若想在当下追寻其历史踪迹、城市记忆、民俗表达,非古子城莫属。

古子城在金华这座城市的腹地,始建于唐昭宗天复三年(903)以前,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,给我的印象是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。

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个,即太平天国侍王府;
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个,即八咏楼、台湾义勇队旧址及李友邦将军办公处旧址、永康考寓、邵飘萍旧居、宏济桥码头

市级文保单位有8个,即赤松门城垣遗址、满堂书院、真神堂旧址、《浙江潮》旧址、将军楼、福音医院、何氏三杰陈列馆、侵华日军铁路桥遗址;

文保点有3个,即酒泉井、休文井、三清宫。

除此之外,古子城内还有众多的历史建筑,如天宁寺、徐家古里、状元坊、章宅等大一批明清古民居,还包括将军楼、金华门、熙春门、万佛塔、孔庙等。街区范围内还有古井10口,除休文井、酒泉井为市级文保点外,镇东井已列入历史建筑清单。太平天国侍王府内的两株柏树已有1100年历史,据考系五代吴越王钱镠亲手种植,被列入古树名木名录。

八咏街、酒坊巷、石榴巷、鼓楼里、熙春巷等重点街巷仍保持着历史上原有的街道尺度、空间形态和传统街巷风貌。

熙春巷内还迁建了由市民认领的13幢古建筑,为古子城增添了大气、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。

古城保护

1995年,金华市委提出“辟新区、保旧城、复风貌、保子城、继文脉、保重点”的保护方针,划定古子城区块为市本级历史保护街区。经过调整,保护范围由最初的26.1公顷扩大到37.1公顷。经历届市委、市政府努力,2007年3月金华被国务院正式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核心区域为东市街以西、飘萍路以北、胜利街以东、石榴巷以南。

2015年金华市编制了《金华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》和《金华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整治详细规划》,规划明确了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定位,即为金华市历史文化综合展示片区、城市文化休闲生活中心、城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,风貌特色则以明清时期传统民居建筑为主,包含传统商业、官署、宗教等多种建筑类型的复合型历史街区,古子城将得到更好的保护。

2016年4月6日,金华古子城历史街区微型消防站正式投入运行。这标志着古子城大片古木建筑、历史遗存从此筑起一道新的安全防线。

2016-年5月18日,金华古城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。